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1的文章

《澪之料理帖》一道料理想起一個人

  在重要的時刻,總是要搭配著某一道美食,節慶才算圓滿。每逢佳節一定會想到一些搭配的美食,像是端午節會想起粽子、中秋節會想到月餅。然而不知道是否有一道料理、一種味道,讓你想起了一個人? 故事要從江戶時代說起。小澪(松本穗香 飾)與野江(奈緒 飾)是兒時的玩伴,一位東西命相大師(反町隆史 飾)看出了兩人未來的命運,當晚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拆散了兩人,小澪的爸媽也在這場暴雨中喪生,可憐的小澪只能在外乞討,在街頭巧遇了「天滿一兆庵」的老闆娘芳(若村麻由美 飾),芳收她為養女,十年之後,芳在大阪的店關了,兩人來到了江戶,小澪幸運地被「鶴家」蕎麥麵店給雇用,展開了另一段美食之旅。 危機便是轉機。 剛開始因為江戶地區與大阪地區的口味不同,吃足了苦頭。不斷地與在地人討論與修正之下,逐漸地征服了江戶人的胃,但也因為「鶴家」有名的茶碗蒸名氣過大,導致了競爭對手的威脅,出現了不少從眾現象,「鶴家」被許多餐館模仿,必須要一直不斷地推陳出新,偶爾還會遇到許多不講理的事件陸續發生,接踵而來地挑戰,如同命相師所說的一生都會「雲外蒼天」,期待著撥雲見日的一天。 吉人自帶天相,小澪總是在險境中生存。這段過程中,卻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像是浪人小松原(窪塚洋介 飾)挑食的嘴以及永田醫生(小關裕太 飾)溫柔地呵護,以及村民的相挺,讓「鶴家」不被擊倒,在這同時卻也意外地得知野江的下落。 小澪與野江從小玩在一起,小時候的記憶是最為深刻的。與兒時玩伴所相處的一切歷歷在目,自然而然相處的默契,讓兩人得以心連心,在野江有許多喜怒哀樂的時刻,小澪總會知道這時的野江,需要搭配什麼料理。早期的人都是靠書信聯繫,然而兩人已昇華到用美食聯繫。 讓我想了我自己兒時的一些美食記憶。我還記得媽媽尚未吃素的時候,有許多家常料理是時常吃到的,像是滷肉飯、鳳梨蝦球、豬肉片炒大蔥、濃稠玉米濃湯,讓人非常地懷念,隨著母親吃素之後,以及忙碌地工作後,就很少吃到母親的這些料理,有些味道再也吃不到之後,就更加想念。 這部電影是由小說改編。2012年、2014年曾經被拍為單集特別劇,是由北川景子飾演的小澪,而2017年的日劇,是由黑木華飾演小澪,然而這次電影版是由松本穗香所飾演,我個人覺得松本穗香渾然天成的天然呆與八字眉,很討喜,會讓人喜歡這個角色,那種默默地做與不分日夜的努力,是每個成功的人所必須經歷的一段艱苦過程。 這部電影集結了,九零年代

《銀魂 THE FINAL》這不是銀魂!不,這就是銀魂!

  動畫主題曲一下,我以為我走錯了戲院、看錯了電影,連畫風也大不同!匯集了上世代的知名動畫,集結在一起華麗登場,也預告了《銀魂 THE FINAL》的這集,是非常精彩的完結篇。 《銀魂 THE FINAL》這集的主軸在銀時的盟友們,曾經在幼時有共同的師父吉田松陽,三位師兄弟:銀時、高杉和假髮(桂),恩師在一場鉅變之後,變成了巨大化的「虛」,開始吸收星球的生命力「艾特納」,展開了一場毀滅地球的邪惡計畫,為了奪回武士之國,必須全員出動! 我想要守護的東西,就在這裡! 《銀魂 THE FINAL》是一段匯集幾乎所有在動畫中所出現的人物,展開的一場大亂鬥劇場版,對抗巨大化的「虛」,如果沒有看過動畫版的朋友,可能會對於人物的複雜度、人物的個性和劇情的胡鬧,要在短時間了解,會感到非常燒腦。這次為了輔助銀時等人,新八、神樂、真選組、歌舞伎町的夥伴們,也都會一起來阻止地球的毀滅。但也因為命運的安排,讓這些夥伴們能夠再度相聚在一起。 《銀魂 THE FINAL》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一開始經典地cosplay其他動畫,第二段是友情大亂鬥,第三段是蛋蛋子的回憶篇,乘載粉絲們對於《銀魂 THE FINAL》的愛好,回憶總在離別時,一個故事終將有結束的一天,雖然我們充滿著不捨,但是仍然會期待著,原作空知英秋老師下一步精彩的作品到來。 《銀魂》系列,在我的回憶裡,就很像夾在《七龍珠》《獵人》《死神》這類型的英雄動漫和《蠟筆小新》與《櫻桃小丸子》這類型家庭輕鬆動畫之間,這種感覺很微妙,角色們中二卻又生活化的個性,吸引不少的粉絲。 這次《銀魂 THE FINAL》就這樣華麗地謝幕,第三段的回憶篇,略帶點不捨,片中角色們紛紛地討論該如何結束這回合,跑完演職員表後,又來一場《銀魂》大Q&A,《銀魂》的可愛程度爆表,總是那麼樣地讓人喜歡。 所以《銀魂》可以被定義嗎?不,《銀魂》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分類與架空世界,也是傳承日本武士文化裡,重要的動漫作品!

《竊聽風暴》在黑暗中聽見光明

  有時候,人到了一個年紀,或是說,人有一項專長, 大多數的人會難以接受改變,因為在心智已經成長到了一個階段, 要改變真的很難,尤其是,小的時候,看見父母親的一些壞習慣, 常常會告訴自己不要成為像父母一樣的大人,但是遺傳是很恐怖的, 總是會不自覺地做出,另自己討厭的壞習慣。 而《竊聽風暴》在兩德分裂的時期,能夠在思想上做一些轉換, 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就像一些共產國家,從人到大的思維, 就會和許多資本主義的社會大不相同; 或是像信仰上也有許多的差異;《進擊的巨人》 也有這種不同國家接受到不同教育,所產生的價值觀差異。 我絕對相信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內在。 《竊聽風暴》是描述東德秘密警察衛斯勒, 被奉命監控劇作家德瑞曼與其女友女伶西蘭, 德瑞曼被懷疑寫反動文章,組織希望能藉由衛斯勒的竊聽能力, 來監聽德瑞曼住所,進而收集證據逮捕他。然而東德的保守, 對於他們兩人多采多姿的生活,聽在衛斯勒的耳裡, 逐漸扭曲變成了一種嚮往,與他過往的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開始默默地在暗中幫助兩人,一起完成了偉大的「劇作」。 衛斯勒的處境其實很像是一位剛學習拍紀錄片的導演, 還沒辦法用理性判斷現實與畫面,是需要被抽離開來。 只是衛斯勒是用聽的方式,但是這位看似無情的秘密警察, 沒想到被挖出內在感性的一面,其實像拍紀錄片的過程中, 是不應該從中插手一些事情,畢竟看在眼裡或是聽在耳裡, 總是會有潛在的聲音會告訴自己,要插手控制並做出對的決定, 即使可能自身都身處於危險當中, 也要想盡辦法找尋可以生存的平衡。 《竊聽風暴》是一個劃時代的劇作, 能在兩個國家兩種社會形態的轉變中,完成這部史詩級的作品, 需要歷史的加持,柏林圍牆地倒塌,也昭告天下,一個強權地殞落, 以及另一個時代地崛起,這百年當中,有太多重要的轉捩點, 快速地改變現今社會的世界版圖。 而唯一不變的是人那內心善良的一面,好的學校也有壞學生; 壞的學校,也有好學生。不管是在東德或是西德, 有好人也就有壞人,我們無時無刻都必須不時地提醒自己, 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善良的人,遲早會得到回報。

《迴路追殺令》八位元世代 一路打爆怪

  八位元遊戲中,最出名的就是紅白機的馬力歐了,冒險一展開,熟悉的把手,熟悉的BGM(音效),熟悉的場景,一股回憶殺隨之而來,當年很流行破解遊戲用金手指,打密碼作弊之後,會有無限條命,一路玩到爽。當年眼睛近視都是因為打遊戲機,而不是很會讀書,或是玩手機。 《迴路追殺令》其實故事相當簡單,因為這類型時間循環的電影太多了,像是1993年的鼻祖《今天暫時停止》緊接著連續好幾年都有一堆這類型的電影出現,像是《啟動原始碼》、《明日邊界》、《忌日快樂》等,都是一直像打遊戲一樣的卡關,最後再來破關,這次的主角總計掛了150次,我想應該超痛苦的吧!心理的苦可能早已超越了身體。 台灣也曾經拍攝過類似的電影,像是去年公視的新創電影《媽!我阿榮啦》,講述不能退伍的阿榮,一直被困在軍營裡面的故事,先不論電影拍攝的好或是壞,這是個很棒的題材,也是個很棒的嘗試,又能喚醒台灣人對於過往廣告的回憶,以及獨有的文化,產生觀影上的好奇與共鳴。 《迴路追殺令》在剛開始剪輯的節奏相當明快,如同當年冒險遊戲的步調,一直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目標其實只有一個,為了打敗最後的大魔王,以及找出破解遊戲的真相,這種意念需要一定的毅力與耐力。闖關的時候,隨著心情,有時候會積極,有時候會消極,消極的時候應該是最痛苦的時刻,因為會一直不斷地GG。 男主角羅伊(法蘭克葛里洛 飾)闖關之餘,就如同現代忙碌的上班族一樣,不斷盲從地工作,一直埋頭苦幹,而錯過了生命中,許多的重要時刻,有些重要時刻,當你想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人總是不斷地在後悔當初為什麼不珍惜身邊的一切,如流沙般地消逝,而後悔然後痛不欲生。 有的時候,別忘了環顧四週,靜下心來閉上眼,慢慢地觀察感受身邊所現有的一切,你會感覺到,擁有比失去的多很多,彷彿來到另外一個世界,世界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時間過的太快或是太慢,其實都是心理作用,上天其實很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24小時,只是看你如何使用與感受。 《迴路追殺令》在節奏上其實武戲和文戲的部分,不是非常的平均,也許在文戲的部分,有點過度地想要說明緣由,但是也許不是那麼樣地重要,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電影這樣地快節奏,讓爽片變成超爽片,讓火爆變得更火爆,這樣會讓電影更專注在講述一件事上,動作爽片其實也不大需要動太多的腦,就讓電影飛起來吧!就讓電影本質爽爆大家吧!

《男兒王》我們都要變成第一名!

  《男兒王》不管從視覺或是預告上,都大概猜的出來,是一部同志類型的電影,但是如果你覺得他只是講同志的生活,或是才不想花錢觀看新馬電影之類的想法,那就太可惜了!你錯過一部可以脫離生活,充滿歡笑的一部喜劇電影。 曹啟明(李國煌 飾)飾演一位中年失業的男子,原本安穩的生活,頓時失去了重心,只剩下一個機會,是到變裝皇后店打工,沒想到這次的緣份,讓他展開了新的人生。 其實在各行各業都一樣,對於老新人其實企業有時會有些卻步,因為有時候老新人會帶著過往的經驗來到新公司,但是又不能像真的新人一樣的帶法,除非老新人能夠放下原本的身段,像曹啟明這樣,大丈夫能屈能伸。 李國煌這次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以前在電視上時常看到許多新馬電影,都必定有他和程旭輝,兩個老搭檔應該已經演到不想演,看也不想看到對方了吧!過往李國煌就是一位充滿幽默感的演員,運用新馬式的多國語言的腔調,往往會是新馬式喜劇中重要的元素,而這次他的演出,少有腔調式的搞笑,演出中因為角色本身的生活壓力,讓他總是愁眉苦臉,反而讓喜劇的節奏恰如其分。喜劇真的是很難演的一種類型,因為觀眾就是要來讓你逗樂的,不好笑往往會讓電影很慘,李國煌的演出也入圍去年的金馬獎,可說是實至名歸,真的演太好了。 另外一位台灣演員Kiwebaby的演出也相當出色,飾演一位變裝皇后「珍珠」,是男兒王裡第一名的紅牌,因為遵循著過往的舞台文化,不願意改變,這反而讓珍珠和曹啟明有一種奇妙的變換,曹啟明是在外工作偏保守,而當了變裝皇后反而有許多嶄新與突破性的演出;跟珍珠卻是完全相反。兩個人在戲中的對手戲,也相當的精采,在較勁第一名過程中,珍珠面對前輩級的李國煌,罵人也是好不嘴軟,讓李國煌當場飆淚。 因為風土民情的關係,在新加坡《男兒王》是限制級電影,在台灣是普遍級,真的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因為在台灣的話,這部電影的確是很適合過年期間,全家大小一同觀賞,電影間接地反映新馬地區對於「阿官」的普遍社會意識與接受度沒有像台灣來得高,不管「阿官」在哪一個國家,都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其實我也一直在想著,這部電影到底和我過往看的新馬電影有什麼樣的不同?我覺得過往的新馬電影雖然都是充滿著正能量,也會有許多教育意義的內含讓觀眾有所收穫,但是久了其實觀眾會覺得有些教條式感覺,但是《男兒王》讓我看見了電影想帶給觀眾的一份「真誠」,電影能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的理念,讓觀眾感受到滿滿的真摯,是非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愣著愣著就想你了

  「想著想著就錯過了,做著做著就成功了。」 我們倆總是在直線的兩端、我們倆就像磁鐵的兩端、 我們倆是兩條無止盡的平行線,永遠不交集。分手的痛, 只有分過手的人才懂,曾經觸及的人事物,是那麼樣的熟悉, 一觸景便傷情,而且總是會變得敏感、想哭、討抱抱, 想回到從前的美好時光……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是一部吳慷仁金句連發、句句撩人、「 情感」豐富的電影,一位戀愛絕緣體的妹妹郭勤勤(艾怡良 飾)與一位戀愛萬磁王的哥哥南之仰(吳慷仁 飾),兩人各自站在情感世界的兩端,過與不及, 卻造成一樣的結果「孤獨」,兩個孤獨的人只能互相取暖。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是真的真的沒有談戀愛, 因為有些人就是害怕談了之後會分手,沒有人會喜歡分手的感覺, 所以就不談了。 我記得有句話說:「你知道你最後會在哪裡死亡, 就不要去那個地方。」現在可以改成:「 你知道你最後會在哪裡分手,就不要去那個地方。」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這個方法是不是很棒呢?才怪!現代科技發達之後, 不管你在哪裡,都可以毫無阻撓地分手,慘啊!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因為沒有談戀愛, 所以有很多情感的形態出現,開放式的戀愛關係、 曖昧和喜歡可以很多人,愛只能一人。有時候會有一種感覺, 彼此都知道彼此的心意,卻總是踏步不前,因為定下來之後, 就不夠珍貴,也不太會珍惜,所以也有很多人選擇談戀愛一輩子, 而不結婚的人。 結婚重要嗎?重要啊!一起有個家的感覺,一起生個孩子, 一起規劃未來。跟這個人在一起不管做任何事情,就是會開心, 我無時無刻都想著你,不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你就夠了。 離開戲院後,我認真的思考片名《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覺得取的真好,劇情不難理解, 但是劇情有過多枝微末節的事情要講了,其實劇本可以像戀愛一樣, 放過他吧!裡面有家庭、有愛人、有手足,當三強鼎立之後, 就變得少了一些重點,就如同我一開始說的,這是一部「情感」 豐富的電影。 不知道是剪接師或是導演們,有很多放不下的部分嗎? 這會觀影者很糾結,有許多想講的事情其實描述並不難, 卻要在接近尾聲才呈現,我很是很喜歡這種該果決的部分, 卻拖太久的感覺,還是……難道……這就是戀愛嗎? 如果這就是那場我沒有談的戀愛,在這樣的編排設計下, 也如此糾結的話,那就給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