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硬漢戰隊強碰《活屍大軍》

  世界各地活屍電影,已經拍到不知道還有甚麼梗可以拍?不知道還能擦出什麼火花?活屍片甚至已經多到可以自成一格。那這部《活屍大軍》究竟還有什麼可看之處呢? 這次由硬漢巴帝斯塔領軍的奪寶殺屍戰隊。可以說是《瞞天過海》加上《末日之戰》,可以吸引各類型的觀眾群。 史考特(巴帝斯塔 飾)接到田中(真田廣之 飾)的消息指出,被喪屍佔領淪陷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地下有大量的鈔票,然而這次死守金銀財寶的不是不是保全或警察,而是大量的活屍,田中需要史考特組織一批奪寶殺屍大隊。 這批奪寶殺屍戰隊的組成有:史考特擔任領導,帶著一男一女的左右手、一位飛行員、一位鎖匠、兩位殺屍網紅、一位嚮導、一位田中先生的眼線,還有固執的女兒,奪寶殺屍戰隊就此成立。 《活屍大隊》的劇本有些老梗。是常見的大片公式。為了出一個任務,而組隊完成任務,然後中間一堆人因為出任務而犧牲,然後最後漁翁得利或是活下來的人是誰。非常大片SOP劇本的公式。 這部影片的重點在於視覺特效與動作方面,劇本略顯薄弱。除了喪屍搶劫團和喪屍王國外,其他並未有特別吸睛的部分。在許多人物性格上,並未交代太多細節,所以在一些強調情感的戲份上,不會對觀眾有太多的漣漪,甚至像鎖匠的角色,定位為有趣的綠葉,卻也有些尷尬。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視覺特效與動作的細膩度,可看性相當高。我很建議大家觀看《活屍大軍》幕後特輯。在場景、美術、特殊化妝、動畫與攝影上,是許多電影從業人員或是對於拍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的部分。 我們以往認為好萊塢預算高,所以可以拍出大場面的電影,但是藉由幕後特輯的介紹,才了解像活屍的臨演也才不過一百多人,其他幾乎都是靠後製而成。 在活屍的創意上,也多了許多角色,像是如同漫威一樣強大的阿爾法喪屍王宙斯(理查·塞特倫)和皇后和一些喪屍動物,都是在特殊化妝或是動畫上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時間的壓力下,藉由特輯看到他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將雜魚喪屍和重要角色秒變喪屍。 在攝影上,運用Red monstro 8k拍攝,這台機器很靈活,可以兩手扛著跑著拍,有部分的鏡頭都是導演自己跑著拍,靈活度相當高,鏡頭上也運用了短景深的效果,強調演員的演技與所要強調的細節部分。 作為喪屍大片《活屍大軍》真的是可圈可點,絕對可以滿足大部分的觀眾,要場面有場面,要動作動作,要爆血有爆血,要叛徒有叛徒,要大魔王有大魔王。在現在不能出門的嚴峻疫情下,《活屍大軍》電影的兩個半

《宿譜》好東西就該被傳承

  宿譜,南管演奏中的最後一首曲子。 72歲的張栢仲老師背負著傳承南管的使命。對於現代化快速的社會,南管講求慢曲調的風格,顯得不合時宜。 張老師在傳承與教學上,碰到許多的阻礙。在地方上開設了許多堂課,也深根在地的小學,但有些人基於好奇新鮮感而前來學習,有些人是被動式的學習,鮮少有人持之以恆到最後,這也是目前在傳承上碰到最大的隱憂。 主動學習要比刻意學習來的持久。有許多的學習,跟南管一樣,在生活上需要或是有興趣甚至有了痛點的人,學習效果才會特別顯著。要能真正傳承,必須精挑細選找尋到對的人,這些對的人,才能真正傳承南管文化。 追求藝術的人,不用追求在出風頭上。 俗話說,親不過三代。孫子每年掃墓,也不會對於祖先有什麼感覺,因為沒見過面,很難會有情感上的羈絆;但對於張栢仲老師來說,有著上一代許多南管大師的壓力下,「傳承」變成了一種使命,變成了他一生的職志。努力地推廣下,盡可能地不讓南管斷送在他這一代,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張栢仲老師在台南推廣南管之外,北部也有「心心南管樂坊」在推廣南管。王心心在2003年成立,她曾上過Ted,介紹南管,並將南管與許多藝文團體跨界合作,推廣南管不遺餘力,讓更多人能認識南管,喜歡南管。 另外要提到導演陳詩芸,在影片中的拍攝鏡位,有特別設計過。看完整部影片,彷彿參加完,張栢仲老師的一場演奏會的感覺。開頭與結尾的設計,我自我解讀有著兩種涵義:《宿譜》是最後一首曲子,不僅訴說著演奏結束,也對於現階段,張栢仲老師在推廣南管上,帶著一點,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嘆。畢竟南管並非主流音樂。 我想,張栢仲老師將會持續地,將南管文化傳承下去,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就像他所說的:好的東西,就該被傳承下去。讓後人也能欣賞,這美好的音樂。

《蛋事,還有好雞緣》人與雞的友善連結

  阿立(王奕立先生)在宜蘭開了一間立鋒牧場。主要結合農業與畜牧的事業,他所養的蛋雞很特別,沒有傳統的籠飼,如機器般工業化地下蛋;而是開放式的雞舍,整個雞舍都是蛋雞的運動場。 2012年歐盟全面禁止籠飼蛋雞,而台灣仍有九成的雞農,用籠飼的方式飼養蛋雞。阿立飼養蛋雞的想法很簡單,他依照著雞本身的習性,把雞當做人看待,每日特別調配飲食,讓母雞們受到最良好的照顧,讓蛋的品質穩定。 蛋雞的心情好,下蛋的品質也會好。 前幾天,聽了一場關於貓咪的演講。演講者因為自己的老貓得了糖尿病,而開始上網學習貓的生理結構、習性與病理,因為愛貓,唯有徹底研究,才能好好地照顧寵物,也藉由演講,分享給貓奴們。 在《蛋事,還有好雞緣》的影片中,阿立也非常愛雞。照顧蛋雞無微不至,無論母雞們身體健康或生病,阿立就像養寵物一樣地細心照顧,我們會對寵物做的事情,摸摸頭、說說話,阿立一樣也沒少過。 紀錄片傳達著「友善雞舍」的理念,將每隻雞都當成自己的工 作夥伴,蛋雞們也將會回饋飼主,彼此形成和諧的養雞環境。 阿立友善地對待蛋雞們。我想像著,其他牧場雞舍裡的蛋雞,也看了這部紀錄片,牠們應該會非常羨慕吧!人與雞的友善連結,持續進行中。

《未聞鳥啼》照顧作物也照顧生物

  四年前,從高雄移居宜蘭的導演陳祥豪有一塊田。在農耕的生活中,總會盡心盡力地照顧自己的水稻田。然而一塊田中,不僅僅有自己的水稻,還伴隨著許多生物。因為田與環境密不可分的情況下,逐漸地自成一塊生態圈。 在水稻田中,最指標性的鳥類就屬彩鷸。過往常可以在稻田中,輕易地找尋到牠們的巢穴與蹤跡,也時常聽到牠們的鳥鳴聲,然而人類棲息環境轉變下,彩鷸也逐漸地減少。影片《未聞鳥啼》及是探討此一問題,與稻田形影不離的彩鷸,為何會逐漸地消失? 《未聞鳥啼》訪問了四位重要的角色:資深農民陳榮昌,描述過往農村生活;社大賞鳥講師吳俊德,描述宜蘭鳥類輪廓;彩鷸觀察家余遠猛,長期紀錄在地彩鷸狀態;田董米的創辦人林哲安,實際執行人、鳥、環境之間的平衡。 四位人物代表著整個宜蘭農村的現況,讓觀者了解宜蘭農村的時空輪廓、田間與彩鷸之間的問題、人與環境共存的解決方案。尊重環境,環境自然會給我們回饋,藉由影像的紀錄,很值得做為,想要友善對待環境的人們,一個好的新思維。 大自然的事,也是我們的事。 有幼教的老師曾經說過,假如你要知道寶寶的環境是不是很危險,可以試著蹲下來跟著他一起爬行,就可以知道危不危險。 我們都想盡辦法,要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們也一樣可以,善待每一塊土地。 環境與我們是密不可分的。在許多人默默地努力之下,我們不僅要做到照顧作物的工作,也要履行照顧生物的責任。讓未來的孩子,依然能在田間穿梭,聽見、看見一隻隻可愛的彩鷸。

《父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父親》從字面上看來,似乎是一部很溫馨動人的電影,然後感覺一定會掉下兩行淚痕,一部充滿父愛之類的想像,結果完全不然! 故事描述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 飾)獨自居住在倫敦,隨著年齡增長,記憶也開始衰退,連同認知能力也開始退化,對於每個人充滿著戒心,連自己的女兒安(奧莉薇雅柯爾曼 飾)所安排的一切療程,也都拒於門外,有所抗拒,安要如何再重拾父親對於自己在親情上愛的連結呢? 失智症是常常見到的電影拍攝題材。《父親》拍攝的形式很特別,幾乎沒有人會想到把類似這樣家庭溫馨的劇情片,拍成驚悚片。當老人的感官知能退化後,見到的人事物有如幻覺一般,劇情片頓時變成奇幻片。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開始在大腦中扭曲,這些在你身邊的人,究竟是誰?誰要愛你?誰要害你?完全辨認不出來。 這樣驚悚的影片,近期也有一些類似作品。像是前陣子看到Netflix的一部影集,用借屍還魂作為元素,即使軀殼是你所認識的人,但是靈魂卻已悄悄地變成了他人。《父親》的驚悚程度不亞於借屍還魂。他不是一般驚悚片那般,用視覺讓人毛骨悚然;而是一種氛圍,一種想起這部電影的內容,會渾身發毛的狀態。 沒有人的家庭會希望家人得到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這是一件另人心痛的事情。如同失去了靈魂一般,長輩不再記得你,只記得生命中深層記憶的破碎片刻。《父親》用類型片的形式拍攝,除了增加另外一種層面的可看性,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失智症,可能所面臨到的問題。這樣新穎的形式,很適合影視從業人員的摹本,增加了一種未來拍攝手法上的可能性。

《友你真好》脆弱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脆弱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遇到了某些人、事、物,就會不由自主的落下眼淚。偶遇的人事物,都是一段脆弱的故事。 《友你真好》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描述一對恩愛夫妻馬修與妮可,以及兩人好友丹恩的故事。在預告中,我們就可以猜測的到,妮可生病了。丹恩不是兩人的親人,卻如同親人般的照顧著他們的生活,超越友誼的關係,很讓人感動。 這類型關於生病照顧的過程,其實有許多類似的電影都大同小異,但是我最記得其中的一段小插曲。丹恩獨自來到荒漠旅行,原本想要自我療傷,但是卻遇見了一位女性旅人,在相處過程,原本以為是旅人需要陪伴,然而最後才知道,需要陪伴的是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非常會照顧人的朋友,只要他們在,我們總是能很安心,然而這些心思細膩的朋友,往往在私底下都會有一些令人感到疼惜的事情,因為他們往往有苦,卻不說出來悶在心裡,直到猛然間再聽見他的消息時,才會嚇一跳。 他不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怎麼會得到憂鬱症呢? 有好多好多的朋友,就是這麼樣的好,如同丹恩一樣。丹恩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朋友,夢想也只是當個帶給別人歡樂的單口相聲演員,但他卻是一位充滿人味的好友,這樣的好友卻是一輩子的。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我們更要多關心身邊的朋友,前陣子遇到一位朋友,我感覺到他不如往常般的熱情時,就覺得他好像有一些壓力在,詢問之下才知道他創業的壓力很大,我告訴他要放寬心,一切都會過去的,他才適時地回過神來,盡量讓自己不要陷的太深。 朋友一點點細微的不同,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我們輕輕的問候,也許可以讓他們得到很大的舒緩。我們彼此都是彼此的貴人,當我們再度不由自主地落淚後,下一個時刻,我們都將變成更好的人!

《真人快打》拳拳爆血 血漿用量沒有在客氣

  《真人快打》(又名:魔宮帝國)是一部80年代重要的格鬥遊戲。 這可說是每個男孩幾乎都有玩過的遊戲。在那個民風純樸的年代, 剛上市就有爆血畫面在遊戲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個性,我對於角色, 仍然記憶深刻。 《真人快打》裡面有許多的角色。雷電帶著斗笠, 白色充滿殺氣的眼神,帥氣的操弄雷電;少林寺出生的劉康, 卻可以操控火焰;另外有兩位藍衣人和黃衣人, 是操控冰的絕對零度和從地獄來的魔蠍。能夠操控風火水雷電, 充滿在這些角色的能力當中,在我年幼的時代,強大的角色們, 就是一種「酷」的象徵。 電玩《真人快打》在1995年曾經改編成電影《魔宮帝國》, 當時和現在的2021年版的《真人快打》設定很不同。《 魔宮帝國》是環繞著劉康的故事線走,內容上, 有帶一點港式的武打設計、還有一些搞笑的視覺特效和很嘴的對話, 觀賞上較為趣味;而這次的《真人快打》 主角是一位全新的角色科爾楊,綜合格鬥(MMA)出生的科爾楊, 故事環繞在身上一塊神龍圖樣的胎記,節奏明快、 調性非常重視打鬥設計,絕對可以滿足大多數的男性。 《真人快打》要從神龍圖樣開始說起, 有胎記的人是被選中要參與這次比賽的人, 這些人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格鬥冠軍,與來自異星的強者對決。 已經輸了九次的地球人,若是再輸一次,異星就會大舉攻打地球, 在地球上的冠軍們,肩負著對抗異星人的使命, 關係全人類的性命安全。精彩的對決勢必在所難免。 華麗感不用多說。無論是場景的選擇、人物角色的設定、 電玩中的經典台詞、以及拳拳爆血火爆的程度,只能用超爽來形容, 打鬥的節奏果斷,劇情不是太大的重點, 強強碰面幾乎就是要對決一番,最後能站著笑到最後的人, 才是真正的強者。 在這個講求遊戲細膩精緻的年代。《真人快打》 喚起了我們當年簡單又單純的遊戲模式,沒有太多複雜的升等、 連續技、道具等,只要專心的一關一關地與魔塔中的人對決, 就能成為最後的冠軍。我始終覺得那種8位元的遊戲, 與真實世界抽離,才算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遊戲, 現代的遊戲都太過華麗和複雜了,還是很喜歡80年的小遊戲。 網路世界的破碎化,讓我們現代的生活很複雜, 我懷念80年代那些簡單的遊戲,我想簡單的生活, 或許才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一場大火之後》一場大火 燒出了腐敗的醫療體系

  羅馬尼亞的一間音樂展演空間「集體俱樂部」, 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火災事件。事件發生當時,現場宛如人間煉獄, 事後檢查報告發現,展演空間出入口僅有一處,逃生相當地困難, 而此片並非僅單獨探討展演空間的逃生問題。 媒體驚覺到一件離奇的事情。當天, 火災造成27死160傷的慘劇, 然而後續卻發生了多人陸續細菌感染而死亡的消息, 此事件真相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不僅牽扯到主辦單位,連醫院、 消毒水廠商、政府單位等,都有參與其中,民眾在也止不住怒火, 上街要求政府還原真相。 《一場大火之後》的視角很特別。我們時常看到災難型的紀錄片, 多半是從家屬、傷者與加害單位的衝突為主要視角, 而這次卻是由一家媒體踢爆事件,政府長期默許醫院利益的貪婪, 而造成整個醫療體系的腐敗。 電影之所以好看,在於即使媒體握有證據罪證確鑿, 還是無法讓惡人依法究辦。 片中也有許多轉折點,讓人震撼。在政府官員的輪替、 關係人的離奇死亡、醫院內的驚悚畫面等, 都讓這部電影充滿著許多張力,很難想像在21世紀, 還會有這些事情發生,但確確實實地發生在羅馬尼亞的醫療體系中。 我們所對抗的是整個體系,而非某個人, 這就是本部紀錄片的真實震撼。 這場大火發生在2015年的10月,而回到2015年的6月, 臺灣也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火災事件。 就是八仙樂園彩色派對火災事件。當時事件造成了499人燒燙傷, 燒燙傷面積80%以上合計41人,最後僅15人死亡。 比歐美先進國家原先預估的死亡率還低, 整起事件讓國際對於臺灣的醫療視為奇蹟。 當然,我並非特別地在讚揚臺灣的醫療體系有多完善; 而是期望未來,如果可以的話,能夠預防這類的事情再度發生。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影響著未來,不能因為一時的貪念, 而造成無法收拾的後果。一點點的差錯, 都可能造成公安意外再度發生,更何況是整個體系都出了差錯呢? 虛心接受歷史,避免重蹈覆轍。不管是政府單位或產業單位, 在公安檢查上,不能在馬虎,需要謹慎地對待每一個環節。 預防勝於治療,讓悲劇不再發生。

《當男人戀愛時》你對大家的好,我們永遠會記得

  阿成有著流氓的行為,內心卻有顆善良的心。 《當男人戀愛時》 是一個關於討債流氓一見鍾情愛上欠債臭臉女的故事。阿成(邱澤 飾)平時都在小鎮到處討債,雖然討債,但是卻是出了名的好心。 某一日蔡媽媽互助會的蔡姐(鍾欣凌 飾),跟阿成說有一條大的請他處理下,誰知道這一去, 阿成愛上了欠債人的女兒浩婷(許瑋甯 飾),債沒討成,還被浩婷迷上欠下感情債,這下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一部改編自韓國《不標準情人》的電影, 但是電影內容卻充滿著台式浪漫。 邱澤全片有九成都是操著道地的台語口音,許多國台語口吻「啥款」 、「阿不然咧」、「我愛你唉」、「嘿每」等。台語的詞彙, 就是有一種強勢的氣息,讓愛更強烈,讓髒話更兇。 影中也有許多厲害的配角,讓電影有著濃濃的人情味。 蔡振南飾演阿成爸,南哥不管是在花甲當爸爸,或是這部的爸爸, 都充滿著那種在地樸實帶著「練肖味」功力的幽默感; 阿成哥哥藍葦華不管是鄉土劇或是電影都很常出現他的身影, 他開的理髮廳雖然沒賺什麼錢,但是至少上老下小都照顧的不錯, 這次跟阿成也有許多精采的對手戲; 姪女白小櫻去年就獲得金鐘獎新人獎的肯定, 電影中哈韓的小屁孩角色,帶點稚氣的口吻,自然擅發出的喜感, 不輸給這些演技派的大人演員;Lulu黃路梓茵飾演地方妓女, 犧牲裸背跟邱澤大戰,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感情戲, 成為電影中另外的看點;鍾欣凌的蔡姐角色, 雖然吞雲吐霧霸氣外露,但是可能因為鍾欣凌本身聲音有點尖, 總覺得有些違和感,視乎不大適合這個角色。這些超強綠葉, 襯托起阿成和浩婷的愛情,讓我們更快進入他們的小鎮。 我其實很喜歡電影中的一些小物或美食。 這些小物美食都會有一些特別的含義。像是飯糰、 理髮院的三色旋轉燈、粉蒸肉、甘蔗、號碼牌、 彩虹筆或是塗鴉合約等,這些小物與美食在片中,不斷地重複出現, 加強對於情感上的堆疊。 現年32歲的殷振豪導演,拍攝過多部知名的MV作品, 雖然在長片上是一位新導演, 但是大家一定在KTV唱過他的浪子三部曲:「浪子回頭」、「 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 這次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作品,除了邀請茄子蛋製作電影主題曲《 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 還有找來近年國片商業類型片有許多經驗的程偉豪導演擔任監製。 發行端也委托索尼影業,目前已安排了98間戲院, 由於上週口碑場上映的場次不多, 但已開出台北票房第二名的好成績,相信連假上映後, 口碑效

《盡孝的滋味》盡孝要及時 不留下遺憾

  百膳孝為先。這是電影公司行銷的副標語,用「膳」代替了「善」, 因為故事的主人林祉鎬先生,是一位韓國知名的主廚。 擅長草藥入菜的林祉鎬,被許多知名藝人欽點的養生主廚, 像是影后金憓秀、孫藝珍、宋慧喬都極度推薦他的養生料理。 《盡孝的滋味》是一部人情味濃厚的電影。 林祉鎬身為一位知名主廚,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親, 偶然間才知道自己有一位生母,讓他經營餐廳之虞, 也不時地流浪尋母。走過了韓國大大小小的山林, 看到了與母親年紀相仿的獨居老人,都會在當地拔一些草藥入菜, 讓老人們可以溫飽一頓。 一路來到了智異山,遇見了一位老婦金順圭, 有一股暖流從心底散發出來。在寒冷的山區,物資匱乏的情況下, 老婦煮了一碗驅寒的湯,讓他有所感動,這是他吃過的料理中, 廚師年紀最長的一位,並決定回饋金順圭,並將她視為第三位母親, 之後每年都會抽空到智異山,煮野菜佳餚宴請老婦、 她的丈夫以及附近鄰居。 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林祉鎬來說,有著深刻的感受。 他雖然有名並夾帶著專業的廚藝,但料理最重要的, 還是享用佳餚的這些長輩們。失去父母親以及生母的林祉鎬, 在偶遇金順圭後,整個人活了過來,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一樣奉養。 久而久之,也有了一種情感上的默契,每當林祉鎬來探望老婦時, 也帶來一股幸福暖流。 當紀錄片拍攝關於老人的題材時, 其實心中就已經有著後續發展的想像, 老婦的大去之期應該已經不遠了。最後林祉鎬所做的事情, 卻是讓我們無法想像的,那一夜下著大雨,在寒冷的冬天, 用最溫暖的雙手,來盡孝人生中的這三位母親,一表自己這一生, 對於三位母親的思念。 我也有一位住在福隆海邊的遠親阿嬤。當海洋音樂祭時間已定時, 我就下意識地知道要回去探望阿嬤了。阿嬤在福隆海邊賣豆花, 她的豆花是用古法窯燒的豆花,每次去都會來上一、兩碗, 豆花總是帶著點淡淡的柴燒味,讓我大感滿足。 我沒有像林祉鎬那樣會做菜回饋給我阿嬤, 剛開始真的是為了看演唱會,年紀漸長後,變成了看阿嬤為主, 順便看演唱會。我們彼此也變成了一種習慣。阿嬤會對我說, 我比她的孫子們,看她的次數還要多。或是某一年我沒去時, 還是掛念著我,今年怎麼沒去。長輩要的其實不多, 只是希望有個思念的人,可以三不五時掛念著。 長大後,跟家人一起吃飯變得很難。倒也不是真的很難, 而是一年可能一起吃飯的時間變少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都要協調時間,然而聚餐的時間

《愛慾情狂》姬卡魅力無法擋 世界繞著她而轉

  《愛慾情狂》裡的每個人,都無法控制內心裡的慾望 凶殺、偷窺、亂倫。 用文字敘述似乎都是一些很嚴肅又負面的詞句與行為, 但是導演阿莫多瓦用一種很特殊、詼諧、不帶腦的氛圍, 拍攝完成這部《愛慾情狂》。 姬卡個性活潑,全片環繞著她。姬卡是一位身材火辣的專業化妝師, 因為一場簽書會而邂逅了知名作家尼可拉斯,本以為愛情來的姬卡, 盛裝打扮地前往尼可拉斯家裡赴約,沒想到去到他家, 卻是為死去的攝影師兒子雷蒙化妝。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姬卡幫他化妝後,雷蒙居然起死回生,並愛上了姬卡。 這一連串詭譎般劇情,無俚頭地超展開。 《愛慾情狂》是一部很奇葩的電影。 在劇情的發展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他們的電影世界裡, 一切變得理所當然,有一種用超理性談戀愛的感覺, 或是像臺灣鄉土劇般地超展開,內容通俗易懂,有一種很怪的感覺, 卻非常地讓人喜歡。 導演阿莫多瓦在許多電影中,都用女性作為主軸。《愛慾情狂》 的姬卡也不例外。她與其他角色的關係都很微妙, 有一種博愛的精神。姬卡與雷蒙在一起, 卻和他爸尼可拉斯保有性關係、雷蒙的傭人胡安娜也愛她、 胡安娜的AV男優弟弟帕布羅只想上她、 唯一不愛她的只有雷蒙的前女友安德莉。 姬卡是個很討喜的角色。充滿個人魅力、多角化畸戀、 花蝴蝶般的萬人迷角色。某方面是許多人所嚮往的, 間接演變成觀眾另一種內心層面的渴望, 因為一般生活不會那麼樣地公開這些事情,電影中理所當然的橋段, 變成了許多人內心的投射, 觀賞的同時會對於荒謬的劇情感到啼笑皆非。 每個人內心因為愛,都希望占有對方。 當愛像病毒般無限擴張的時候,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愛很多種, 我們都需要愛。只是怎麼去愛、怎麼被愛,似乎沒有個標準答案。《 愛慾情狂》用荒謬喜劇的方式呈現,或許對於我們無法直視, 感到可怕的事情,間接地影像化,也給了我們另外一種可能性。

《青春電幻物語》一首撫慰心靈的安魂曲

  有沒有一首歌曲,曾經陪伴著你那不安定的青春歲月呢? 有一位陪伴著蓮見(市原隼人 飾)與星野(忍成修吾 飾)青春的著名歌手莉莉周周,在網路的虛擬世界, 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兩人內心潛在的傷痕。 蓮見是一位內向而不擅言詞,凡是容忍的青年,在學校時常被霸凌。 星野從一位乖學生,在一次的沖繩的旅途中,讓他性格大為轉變, 游移在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感覺掌握了自己的青春, 卻斷送了自己的未來。 蓮見的同學,久野(蒼井優 飾)是一位家境優渥,在學校沉默寡言的女同學。 蓮見時常默默地觀察她,發現在下課後,她有個不可告人的工作。 津田(伊藤步 飾)是班上的音樂高材生,個性頑劣堅強,即使被欺負, 也能找到平衡的方式,直到被暗計的那一天,讓她徹底的爆炸。 忍無可忍的那天,我們終將崩壞。 這是一部充滿壓抑性的電影。不僅演員們充滿壓抑, 片長147分鐘,觀賞者也必須充滿耐性才能坐得住, 觀看時會有一種不耐煩的感覺,想要脫離視線, 會有許多讓人不適的畫面。 從一開始的網路與現實世界的交錯閃爍畫面, 就劃開了令人焦躁不安的電影基調。我會很建議, 大家在購票的時候,盡量坐離螢幕遠一點的位子, 因為即使我坐在中後排,也感到非常地不舒服。 校園霸凌一直都是許多導演喜歡拍攝的題材, 尤其在青春期的壓抑階段,碰到了問題,那種好像可以自己處理, 卻又不知道怎麼樣能夠處理的好的狀態,很容易讓這個階段的孩子, 產生極為劇烈的改變。 四位都充滿著戲劇性地轉變。蓮見無法忍耐的爆發、 星野乖乖男變成混混頭、久野富家女孩變成偏執狂、 津田的我不犯人人卻忌我。青春期的四位, 在內在的混沌世界與外在的霸凌世界交雜下,讓他們都失去了平衡, 在身心烙下了不可抹滅的暗黑印記。 在我青春的時候,也曾經因為感情的問題,做出後悔的事情。 我當著一位女孩的面前,說出我恨妳。我一直很後悔當時的衝動, 這可能造成她未來在社會上對於人性相處的轉變, 也有可能變成內心曾經劃出一道無法彌補的傷痕。 在青春期所說出的每一句話,不管是傷人或是被傷, 彼此都已經難以彌補,那種痛,將伴隨著自己的人生, 如影隨形無法抹滅。 一首能夠唱出扣人心弦的旋律,是一段對於黑歷史的安魂曲。 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變成成熟的人,但也因為這些黑歷史, 讓自己的人生能夠更加謹慎,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