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1的文章

《燕》我能給你的都在家鄉

  我還記得上一次看中日合作電影是2019年的《亡命之徒》, 那時候的卡司頗佳, 被譽為平成時代的兩大男神妻夫木聰和豐川悅司主演, 雖然我完全不知道電影在演些什麼,但是搭配著阪本龍一的音樂, 總覺得好像很厲害。 然而這次的《燕》是我所不認識的導演與演員們主演, 唯一認識的是飾演媽媽的一青窈,宣傳文宣寫著八成在台灣拍攝, 大多在高雄取景,色調調成了日本電影常用的日系菲林色調, 但是看見熟悉的場景,覺得台味還是強於日味, 因為不時可以聽到高雄人的道地台語。 在劇情上,男主角早川燕隻身來台,找失散已久的哥哥, 還記得當燕燕還小的時候,某日夜晚,母親突然地離開家, 造成他小時候莫大的陰影,始終覺得沒有得到母親的愛, 甚至充滿怨恨,讓他回到母親的故鄉,充滿著排斥感, 因為小時候同儕間對於外國人的歧視,仍然徘徊在他的腦海中, 但為了幫爸爸尋找哥哥的情況下, 不得來台灣面對小時候心靈上的創傷。 我其實還蠻喜歡看日本片,因為日本片總是有許多感情細膩之處, 但是合拍片好像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很像鬼打牆, 只要合拍片好像總是會有一道文化隔閡的牆,怎麼走也走不出去, 劇情有許多日本人對於台灣人的刻板印象,讓人無法認同, 當觀者無法認同電影中的片面印象時,就很難融入劇情, 導演曾經在小時候有吃到水餃裡包錢,然後被鄰居說很不衛生; 或是在路邊把包包放在一旁,就被陌生小孩一把搶走, 然後還要推說那個孩子是菲律賓人,一次得罪兩個國家; 還有市場的吵雜拍起來的氛圍很像恐怖片, 彷彿每個人都在嘲笑男主角。有太多橋段都轉折的很硬, 讓人無法認同也無法融入。 誠實的經歷,固然是一個劇本好的開始, 但是真實與改編劇本比較起來,大家會比較想看修飾過的劇本, 因為真實的呈現,就是會讓人惱怒或是覺得突兀, 我甚至覺得男主角的情緒詮釋似乎都是單一情緒, 直到後來與哥哥間的爭執衝突,才稍微有一些起伏。 在整部電影劇情堆疊與鋪陳上,還有很多可以調整的地方。 雖然八成都在台灣拍攝,卻八成都是導演的過往不好的經歷, 在日本的觀眾眼中,恐怕會變成另外一種台灣印象, 電影的影響力有時候很大, 所以在許多對於國際差異或族群文化的田野調查上, 真的需要再多用點心,以免再度令人惱怒。

《她們玩到掛》不重要的三件小事

我記得當我在發行公司的時期,時常需要邀請特定族群觀看特映會, 邀請的人一多了,連自己也記不得邀請誰看過。 在某一次與友人的聊天中,一位女性友人與她的未婚夫結婚了, 她特地來感謝我說:謝謝當年的電影票,讓我們能夠認識而結婚。 老實說,我已經不記得他們看了哪一場電影,但是能夠幫助到他們, 就覺得自己做的小事,似乎很有意義。 《她們玩到掛》是講述一位女獸醫師伊娃得了癌症, 在治療期間認識了病友卡門,在卡門的提議下, 與情場失意的閨蜜瑪爾,三人一同完成各三件不大重要, 卻又想做的三件事情,這是一部充滿冒險與趣味的公路電影。 癌症儼然成為了現代人的文明病,但是如何勇敢的面對它、接受它、 與它和平的共處,的確是需要許多的心理建設、保持樂觀、 親友的陪伴,以及結交一些正向的朋友, 也盡可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心情放鬆,然後繼續地好好生活。 伊娃除了面對自己健康的問題,還有家庭的問題,母親早逝, 唯一的親人只剩下了父親,然後父親在伊娃最需要他的時候, 離開了她,三人只好前往摩洛哥選找伊娃的父親。 面對這段血緣關係,可能比起面對癌症更不容易,一段破碎的關係, 很需要長時間地修補,兩人有許多事情都還需要慢慢地溝通與化解。 三人在旅行冒險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這些陌生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要解決,三人不經意的奉獻, 卻變成別人的及時雨。我是個很相信緣分的人, 有時候發現自己現在正在的一個空間、做一些事、遇見一些人, 這都是一種緣分,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 生命中,總是有許多的小事,改變了別人的人生, 總會有一些轉捩點,讓我們未來的人生大轉變, 在生活中的每個小選擇,每一顆小螺絲,都是影響未來關鍵的鑰匙, 開啟了另外一扇門。

《一步一步的愛》與前世情人的生活點滴

家裡的爸爸,印象中都是不苟言笑,口動身不動地操控媽媽做家事, 爸爸爽爽看電視,媽媽苦苦做家事,但想像一個情節,某一天, 家的空間抽掉了媽媽,爸爸就必須身兼母職,爸爸的能力可以嗎? 健一(山田孝之 飾)的妻子因為生病的關係,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及離世, 留下健一與女兒美紀,岳父和岳母,原本擔心健一過於辛勞, 而詢問需不需要代為撫養,而健一卻忍著痛, 一肩扛起了照顧美紀的責任,但也因為照顧關係, 自己的時間少了許多。這段期間,除了家人的關心外, 同事與前輩們也都紛紛表示關心,倔強的他,其實內心充滿著愧疚, 總覺得自己可以把身兼母職的工作做的更好。轉眼間就十年了, 終於到了孩子畢業的季節,感情長期空窗的健一, 似乎也要一起畢業了,開始尋找自己的下一段人生。 孩子的成長變化很顯著,健一與美紀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電影中, 細膩地描寫出身為人父的內心世界,男人在怎麼堅強, 也是有軟弱的一面,健一總是故作堅強,勉強自己去完成, 能力範圍外的事情,除了照顧孩子、還要上班、打掃家務、 準備餐點,時間飛快,一下子一天又過去了,一晃眼十年就過去了, 一轉頭孩子就長大了,身為人父總是希望能帶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但是要平衡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我特別喜歡國小一、二年級的第二個美紀(白鳥玉季 飾),活靈活現的演出,完全沒有在怕山田孝之這位演技派的演員, 還有實力派演員「哭聲」的恐怖阿伯國村隼和余貴美子, 在海報視覺也是放上山田孝之與白鳥玉季的劇照, 這真是苦了高年級的美紀(田中里念 飾),並不是高年級的美紀演不好,而是因為長大了, 心思變得更加細膩,表演的層次也有所不同, 田中里念演出過許多童星的角色,有一些既有的表演方式, 讓演出來的感覺沒有像白鳥玉季來的自然, 沒想到一部電影也可以看出童星的優劣,童星圈也是很競爭的。 最後回到健一再一次戀愛的對象廣末涼子, 她可是90年代的當紅玉女,標準日本女孩的形象,虎牙、 夢幻般的笑容、淡咖啡色的瞳孔, 我當年的皮夾有著幾張她的寫真卡,山田孝之與廣末涼子的配對, 身為粉絲的我,批准!看見健一能夠再度找到真愛,真是太好了! 回到電影,這是一部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品,好看也好哭, 每個家都會有著各種樣貌,而每個成員也都有在家裡的心理壓力, 怎麼樣舒服地在這個家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別是夫妻, 一定要互相扶持,才能一起度過每一段人生的關卡, 不

《蠢蛋告別式》有伴完成夢想 一起安心上路

  蘇西偶然間發現自己得了絕症, 突然想起了15歲的時候生下的一名男嬰, 當時因為經濟能力的壓力下,被迫匿名送給別人養。 而另一位中年魯蛇,在公司不得志,原本想要自我了斷, 卻誤傷了同事,變成了逃犯。蘇西一心只想著孩子,在求助無門下, 只好綁架中年魯蛇,一個想找兒子,一個想要清白, 外加一位色色的盲人阿伯,三人耍笨展開尋親之旅。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電影片名有「蠢蛋」一詞, 這個詞會有一種負面的感覺,原本試片想說有蠢蛋一詞, 有一種排拒感,但是看了預告又覺得很有趣。英文Bye Bye Morons翻成中文就是「再見白癡」,如果是我,也許會取「 再會告別式」,有一種再見到失散多年的孩子的感覺。 電影中的攝影運鏡很有趣,像是電話通報重下層到長官, 用一種旋轉椅的方式,秒懂中年魯蛇這個案件的重要性, 或是盲人阿伯跟蘇西描述街景, 車上描述和玻璃反射的街景大為不同,用一種重複曝光的方式呈現。 電影視覺就是要像這樣簡單扼要,也能展現電影的調性,跟《 蠢蛋告別式》輕鬆幽默的調性不謀而合。 作為一部喜劇片,電影中的許多對話都很好笑,因為很生活化, 很像很熟的朋友互相虧對方的那種聊天, 盲人阿伯和一般人的世界很不同,因為生活不同, 大腦所理解的內容也有所不同,那種很直接的描述衝突感, 又會令人感到有趣,像是盲人阿伯開車,被別人撞到, 撞人的人就會說你瞎了眼嗎?雖然是很久前的笑話, 現場還是有不少觀眾嘴角失首。 電影的高潮落在找到孩子的那一瞬間,長大後的孩子, 沒想到跟中年魯蛇一樣是科技宅男,天生注定單戀到老, 母親決定幫孩子告白,這種浪漫的情節,我想只有法國電影可以! 很可惜,最後的結局是一場莫名其妙地悲劇,但整體而言, 劇本的幽默、運鏡的技術和公路電影形式的拍攝, 一樣可以滿足喜好喜劇的朋友。在完成目標前,來組隊吧!

《靈冤而厲》心魔是自己最大的障礙

  芮琴因為奶奶的過世,而回到了家鄉,碰巧遇見陌生男子羅伯, 羅伯似乎知道一些過往的真相, 原來芮琴畸形的弟弟艾薩克一直沒有死, 這時小鎮發生了許多的命案,線索皆指向了畸形的弟弟, 芮琴是否可以找出事情的真相呢? 與其說這是一部恐怖片, 倒不如說是用恐怖片包裝的精神病所產生的幻想世界, 在場景與氛圍的安排,甚至主視覺的設定, 全部都是走向恐怖片那種暗黑的方向,但實際上的內容並沒有鬼怪, 大多來自於芮琴小時候的陰影與弟弟在鎮上被謠傳的殺人事件。 芮琴夾雜在母親的前男友與父親之間, 小時候的恐怖事件造成長大後的芮琴心靈上似乎還沒有復原。 我們往往認為小孩對於一些恐懼的事,可能還小一下就會忘記, 但是其實他們對於創傷,是用心與觸覺來記憶, 往往更加地印象深刻。 我還記得公視曾經播過《歧視的一課》實驗兩組小朋友, 讓他們分兩組人馬,一組擔任歧視的一方,一組擔任被歧視的一方, 來實驗小朋友的感受;然後最可貴的是,十年又拍了一部電影《 歧視的一課:十年之後》拍攝團隊,再度會去訪問當時的小朋友, 一位小時候胖胖的朋友永遠不會忘記,小時候被言語霸凌的過程, 而霸凌別人的孩子,長大後卻完全忘記這件事情。這顯示著, 人在恐懼的時候,往往會記得非常深刻,然而欺負別人的孩子, 因為當時的狀態是快樂的, 所以並不會覺得有什麼樣的特別記憶深刻的感受。 人生苦短,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於自己的心魔,當心魔突破的時候, 未來都能一帆風順,假使不能夠一帆風順也能談然面對, 我們要更勇敢地面對恐懼,才能好好地生活。  

《俘虜》沒有了戰爭 我們都是好人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了爪哇,並設置了俘虜集中營,俘虜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士兵,在俘虜的期間,用各種的方式凌虐士兵,但不管是俘虜的人或是被俘虜的人,在身心靈都受到嚴重的創傷。 在當時關在俘虜營的生活相當的困苦,印尼爪哇的炎熱氣候,讓當時的士兵與戰犯身心都相當的緊繃,片中對於中西信仰與文化劇烈的差異,和男男間的詭異情愫上,在當時的年代也相當少見,造成了許多劇情上的觀念衝突戰爭。 《俘虜》在1983年上映,是由日本國際大導演大島渚經典之作,當時導演慧眼是英雄,找來了未來享譽國際的幾位非正統演員,兩位音樂大師與一位大導演,前者為坂本龍一與大衛鮑伊,後者為北野武,三人在片中皆有精彩的演出。 假若拿掉「戰爭」的話,每個人都會變善良,野井(坂本龍一 飾)會是一位善良又溫柔的主管;原中士(北野武 飾)會是住在寺廟裡為民眾熱心服務和善的住持;傑克(大衛鮑伊 飾)會是玩弄人心的心理學家;男主角勞倫斯(湯姆·康堤 飾)是充滿正義感的翻譯老師。 而這場病態的戰爭,讓他們飽受心靈上的折磨,對於是否要墨守成規,或是眼不見為淨,充滿著拉扯,一直到聖誕節的到來,節慶似乎都伴隨著喜悅與希望,所以大家都喜歡節日的到來,即使地球不會因為節慶而多了什麼或少了什麼。 我們都想成為善良的人,可是時代的演變下,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戴上屬於自己角色的面具,去勉強自己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俘虜是一場自己的戰爭,我們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們究竟是俘虜了別人,還是被人給俘虜了,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