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上一次看中日合作電影是2019年的《亡命之徒》, 那時候的卡司頗佳, 被譽為平成時代的兩大男神妻夫木聰和豐川悅司主演, 雖然我完全不知道電影在演些什麼,但是搭配著阪本龍一的音樂, 總覺得好像很厲害。 然而這次的《燕》是我所不認識的導演與演員們主演, 唯一認識的是飾演媽媽的一青窈,宣傳文宣寫著八成在台灣拍攝, 大多在高雄取景,色調調成了日本電影常用的日系菲林色調, 但是看見熟悉的場景,覺得台味還是強於日味, 因為不時可以聽到高雄人的道地台語。 在劇情上,男主角早川燕隻身來台,找失散已久的哥哥, 還記得當燕燕還小的時候,某日夜晚,母親突然地離開家, 造成他小時候莫大的陰影,始終覺得沒有得到母親的愛, 甚至充滿怨恨,讓他回到母親的故鄉,充滿著排斥感, 因為小時候同儕間對於外國人的歧視,仍然徘徊在他的腦海中, 但為了幫爸爸尋找哥哥的情況下, 不得來台灣面對小時候心靈上的創傷。 我其實還蠻喜歡看日本片,因為日本片總是有許多感情細膩之處, 但是合拍片好像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很像鬼打牆, 只要合拍片好像總是會有一道文化隔閡的牆,怎麼走也走不出去, 劇情有許多日本人對於台灣人的刻板印象,讓人無法認同, 當觀者無法認同電影中的片面印象時,就很難融入劇情, 導演曾經在小時候有吃到水餃裡包錢,然後被鄰居說很不衛生; 或是在路邊把包包放在一旁,就被陌生小孩一把搶走, 然後還要推說那個孩子是菲律賓人,一次得罪兩個國家; 還有市場的吵雜拍起來的氛圍很像恐怖片, 彷彿每個人都在嘲笑男主角。有太多橋段都轉折的很硬, 讓人無法認同也無法融入。 誠實的經歷,固然是一個劇本好的開始, 但是真實與改編劇本比較起來,大家會比較想看修飾過的劇本, 因為真實的呈現,就是會讓人惱怒或是覺得突兀, 我甚至覺得男主角的情緒詮釋似乎都是單一情緒, 直到後來與哥哥間的爭執衝突,才稍微有一些起伏。 在整部電影劇情堆疊與鋪陳上,還有很多可以調整的地方。 雖然八成都在台灣拍攝,卻八成都是導演的過往不好的經歷, 在日本的觀眾眼中,恐怕會變成另外一種台灣印象, 電影的影響力有時候很大, 所以在許多對於國際差異或族群文化的田野調查上, 真的需要再多用點心,以免再度令人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