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生為女人》唱出女人的心弦

  還記得2018年敘說傳奇樂團「Queen」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我至今最愛的音樂電影之一,在各大體育國際賽事的最終決賽,總會聽到《We are the champion》這首歌曲,每個人肩搭著肩,一起合唱,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與士氣。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曲,一個世代也會有一首歌流傳於世,讓夠讓大家朗朗上口。而海倫瑞蒂在70年代,唱出了女權經典歌曲《I Am Woman》,在當時美國關於女性平權時的集會遊行場合,都可以聽見。 海倫瑞蒂在當年天真的以為,憑藉著一張唱片合約,到了美國就可以一飛沖天,沒想到到了美國才是惡夢的開始,單親媽媽人生地不熟地帶著女兒,在職場上又受到男女不平等的對待,像是樂團表演的演出費,總比男團員少,直到遇見了「搖滾教母」莉蓮,生活才開始有了轉變,也因為莉蓮認識了充滿幹勁的經紀人丈夫傑夫,事業扶搖直上,但是愛情與友情似乎開始觸礁,紅也是問題,不紅也是問題,在當紅的時候,要怎麼樣取得生活上的平衡,的確很不容易。 生為男人,看了《生為女人》之後,心中有無限的感慨,其實除了音樂的部分外,電影對於海倫瑞蒂在親情與友情間的拉扯,兩人都是最好的朋友,卻互看不順眼,終究還是要在一些事情上做出選擇,但一個選擇可能影響一輩子,是要很謹慎地決定。 大家應該也都有碰過,幾個死黨在年輕的時候,聊什麼都可以,可以無拘無束地大聊特聊,然而時間過得飛快,每個人有了家庭結婚生子,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羈絆,時間很少留給自己與朋友。 結了婚後,生為男人,要更體諒女人,女人嫁過來男方家,需要重新開始,新的環境、新的朋友、甚至新的爸媽,這都需要花不少時間適應;生為女人,要為自己打算,要多愛自己一點,海倫瑞蒂一直以為是在和經紀人老公一起奮鬥,沒想都是自己的妄想,老公的惡習不改,即使她再會賺錢,也沒辦法讓生活更好。所以女人當自強,「生為女人」用電影與一首首經典的歌曲,找回女性們所遺忘的勇氣。

金馬57推薦 / 《腿》男人的固執;女人的執著

  戀愛中,是另外一種真空狀態。平常與家人、朋友相處時,有的人標籤外放、開朗、企業中的強人,回到家中,角色轉換,變成內向又顧家的愛人,也有人是反之。而相處久了之後,彼此個性的真實樣貌,就會跑出來,男人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能因為面子,顯得異常地固執;女人因為母性的堅定意志,顯得咄咄逼人,格外地執著。相愛容易相處難,能彼此退讓一步,堅持到老的人會有多少呢? 電影《腿》,錢鈺盈(桂綸鎂 飾)與鄭子漢(楊祐寧 飾)因為國標舞而相識相愛,但有情人終究要面對生活的真實,結了婚後才知道老公的渣,老公表面風度翩翩,私下風流倜儻。在恨之入骨的時刻,卻沒想到老公突然地逝世,留下她獨自一人,連離世都那麼樣地不負責。 事情是這樣的,老公誤認為自己的腳有骨癌,後來慘遭截肢後,妻子原本以為可以讓老公活的更久,沒想到卻換來了死亡。院方因為女子填寫表單時,放棄了檢體(那條腿),而草率地處理老公的腿,妻子卻反悔想要回腿,在百般刁難下,妻子誓言要展開尋腿之旅。這部電影就活像個婚姻啟示錄,呈現夫妻相處上與個性上的矛盾與糾結。 在片中的男女印象,男人愛面子,不是一天、兩天,在公開場合,男人總是為了要表現自己很厲害,所以會決策許多事情;但是能力強的女人比比皆是,通常在公開場合,男人發聲決定總比女人多,即使女人能力強,也會順從老公,默默地接受與忍耐。 男人與男人在一起的時候,智商就會降低,聊一些沒有營養的話,男人很愛做夢也愛互相取暖,就像保險的那段戲,自以為規劃的完美,卻有許多破綻,死到臨頭才知道嚴重性。有時後,聊起來有趣,其實很悲哀,就像子漢開照相館的好友約翰說的:「拍的再好看,也不能賣錢。」一方面對於夕陽產業的照相館感到悲哀,另外一方面對於朋友子漢的帥氣,不能當飯吃,有著另外的含義。 鈺盈找尋腿的過程,心中其實愛恨交織,愛著老公過往的美好,恨著老公的自以為是與愚蠢的決定。女人的容忍力與勇敢,遠高於男人。 電影的氛圍其實很輕鬆,子漢與鈺盈在一起的氣氛大多時候是非常地輕鬆,偶爾彼此講講黃色笑話,我在特映會現場看到觀眾都笑的非常開心,是男女維持生活情趣的必須品,幽默感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真心覺得,如果交往是以結婚為前提,就必須要謹慎,究竟你想追求的對象,是表裡不一的人,還是反之呢?一見鍾情就另當別論,愛情總是難解的題,有共同的興趣,一看就對眼,那就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在一起,是一種緣分,也許個性

《總是有個人在愛你》家人的羈絆是一種愛的型態

  現代中壯年的上班族生活忙碌,上有父母,下有孩子, 還要必須為了工作與生活不停地奔波,就這樣一年、兩年、多年後, 再回首已經白髮蒼蒼了,曾經擁有的自由,伴隨著許多事情的拉扯, 讓人筋疲力盡。 一位單親媽媽希薇亞,面對著刁蠻的奶奶、好動的兒子、 工作上的法律官司,以及生活瑣事地壓力下, 愛情成為了她生命中的小確幸。 希薇亞每天如同無頭蒼蠅般到處奔波,不幸的是, 奶奶這時候罹患了癌症,必須多加照顧,生活頓時偏了重心, 說起這位令她又愛又恨的奶奶,對於她的一切充滿著高規格的檢視, 不管是工作或是男人的挑選上,總是有著自己的意見。 在這段最後的旅程中,「愛」是唯一的解藥... 每個人的家裡都有一位這樣的媽媽,打理好家裡所有的一切, 如氧氣般,模不到卻是必須的。這些媽媽共同的特色, 就是把家裡所有的事情攬在身上,事情一經過她, 她就會想辦法解決,幫家人分憂解勞,但有許多的事情, 其實都有自己的出口,其他的家人,應該也要去分擔一點點的責任, 人事會怠惰的生物,從小養成「負責任」變成一件重要的小事。 在我們小的時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到學校好好讀書, 回家後生活沒煩惱;但是長大之後,大人的世界很複雜, 要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一直有許多地羈絆會在身上, 有時候一不留神,就會顧此失彼,就很像站在平衡木上, 那邊需要就去協助一下,不要讓他壓力太大而掉下去。 所以有許多的人,三不五時,就想拋棄這個世界, 一無反顧地離開熟悉的生活圈;但總是會有條隱形的彈力繩, 又把我們彈回原本的世界,這樣來來去去又過了好多年。 對於希薇亞來說,愛情的確就像沙漠中的綠洲般, 讓人可以有所喘息,讓她能夠勇敢地再度出發, 但是心理總有一種自我懷疑和偷閒下的罪惡感, 壓力的釋放反而變成了另外一種壓力, 因為愛情總是那麼樣地虛幻不真實,已經步入中年的希薇亞, 已經是個孩子的媽,還有被愛的權力嗎? 我們總是會被年齡所框住,愛情從來都沒有給我們設限, 往往是自己心理定錨,甚至對於自己因為年歲的增長, 外貌大不如前,才阻隔了愛情,這的確會錯失了許多機會。 人都需要愛,情人的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甚至寵物的愛。 我們彼此羈絆,但也互相成長。不能每次都到了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這雖然是人類一直不斷地惡性循環的慣性, 但如能早一點學會愛人與被愛,就能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好事就會自然而然地降臨。

《囍宴機器人》虛擬與真實的道德界線

  在現今的社會中,有許多需要人力的工作,已逐漸地被機器人取代, 而科技的進步也導致,涉及道德層面的議題,值得被探討。《 囍宴機器人》阿慧,可以被人類控制的嗎? 張宋兩大企業的一場世紀聯姻, 特別邀請囍宴機器人的供應商MechLife, 提供最新功能的機器人來擔任伴娘的角色,然而雙方家長討論後, 卻挑選了一部未完成測試的最新機種阿慧(謝怡芬 飾),擔任伴娘機器人。 因為這是一場企業聯姻的關係,所以準新娘宋珍珍(李霈瑜 飾)和準新郎張理偉(吳宇衛 飾),其實並不熟識,而阿慧在一種有意無意的情況下, 默默地觀察著宋珍珍的行為,兩人有一種若有似無的心電感應。 逐漸地,阿慧在過程中發生了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這不是一般的電影,是一場沉浸式劇場結合VR的作品,一開始, 我們在真實的世界,扮演著MechLife的新進員工, 由部門主管 Angela和脫序機器人Fred,類似舞台劇的形式, 帶領我們用VR觀察機器人阿慧,由於阿慧有許多怪異的行為, 我們將扮演觀察者的角色,找尋問題發生的原因。 我曾經觀賞過沉浸式的劇場表演, 這是一種讓演員和觀眾處於同一種空間,呈現一種模糊狀態, 我們似乎被灌入了一種角色。在《囍宴機器人》中, 剛開始非常地彆扭不適應,因為在觀賞影片後,會集體討論作品中, 所觀察到的細節, 但是當有些人開始鉅細靡遺地描述觀察到的內容之後, 也許會讓我們有別種思考的模式,這種集體創作的方式, 會帶給大家一種特別的感覺,因為每一次參加的人都不同, 劇情也將有不一樣地發展。 VR觀影模式,近年將漸漸地運用在影片創作與生活娛樂之中, 像近期MOD微電影比賽,開始加入了VR的競賽項目, 在信義威秀的一樓,也有VR的影片體驗。讓我想起, 小時候玩電動,那種第一人稱的射擊遊戲,VR的沉浸程度, 隨著時代也越來越深。 另外《囍宴機器人》是由行動漫畫改編,這部作品是網路平台「 CCC創作集」的其中一部作品,這平台就像韓國的「LINE Webtoon」,這類型的行動漫畫平台, 創作的觀賞形式非一般的漫畫,用一格一格逐格觀賞, 而是採用一頁式下拉觀賞,符合手機的介面。前幾年像《與神同行》 和今年上映的《整容液》都是自LINE Webtoon上的作品。 《囍宴機器人》的服務劇情,後續的延伸可以觸及服務設計, 用一種隱藏觀察的角度,讓宴會的服務可以變得更好, 觀察人類接觸的行為,服

《人性爆走課》解鈴還需繫鈴人

  回到電影《人性爆走課》的內容,不得不提電影中的場景與攝影, 場景的建築,是一群住戶夾在兩棟建築物之間, 如同他們的生活在夾縫中求生存,即使大家過著苦哈哈, 臉上都還是要笑呵呵。住在樓頂的細漢更是夾縫中的夾縫, 站起身來,連腰桿都無法挺直。 建築的場景延伸到攝影的表現方式,在拍攝的鏡頭中, 會讓觀者有一種壓迫緊縮感,會感覺到社會底層人物生活中的苦悶, 另外在鏡頭的運鏡上,除了大家時常看到跟著主體運鏡外, 攝影師還運用以中心點為錨點的角度玩法,讓我好像一台秤子, 隨著鏡頭人物左右來回的走動,而單邊的升起或降落,我沒想過, 鏡頭可以這樣地玩,非常的有趣。 在動作設計的場面也不少, 兩位男孩細漢與阿福在片中有許多類似跑酷的追逐戲, 在巷弄間行雲流水的穿梭,兩人也有許多打架的戲,是真打的感覺, 因為看起來很痛。他們倆人無時無刻都要打,在巷弄對打、 在鐵軌對打、甚至跑到車水馬龍的正中央對打,在拍攝上, 需要精密的設計。 《人性爆走課》逼出了人在險惡環境下,人都想要翻身的內心層面; 也帶出了情緒起伏的外在層面。只要一抓住機會, 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致富,這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本性,不要放太多的心思在賭博上, 十賭九輸是個常態,賭博僅是人生中的一次的機會, 不要將生命與生活多變成了籌碼。人生很長,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必須想得更遠,顧好生活,才是人生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