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完美女人好難當《艾瑪》新舊版的五大看點

改編自珍‧奧斯汀的電影《艾瑪》,其實早已翻拍過多次,而近年的艾瑪作品要追朔1996年,片名取為《艾瑪姑娘要出嫁》,由《鋼鐵人》的小辣椒葛妮絲派特羅所主演,而1995年的《獨領風騷》是古代版改編成現代版作品。在印度寶萊塢於2010年同樣改編成現代版,片名取為《艾莎》。本劇的電視劇在1996年與2009年也曾翻拍過。

珍‧奧斯汀的《艾瑪》之所以能一直不斷地歷久彌新,因為艾瑪這位漂亮、聰明、富有又帶點小驕縱的姑娘,雖然蠻橫卻不無禮,看似桀傲不遜卻也心地善良,在別人眼中,總要保持著完美形象,然而完美所要付出的代價很高,壓力也很大。在2020版的《艾瑪》由《分裂》的安雅泰勒喬伊主演,我非常喜歡此版的艾瑪。

同樣是改編珍‧奧斯汀的《艾瑪》,1996年和2020年版的版本,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橋段,不同導演與劇組所呈現的感覺大不相同。

一、葛妮絲派特羅VS安雅泰勒喬伊
葛妮絲所飾演的艾瑪,較為溫柔與端莊,一直對婚姻非常憧憬;而安雅所飾演的艾瑪,較為俐落與驕縱,但並不急於婚姻卻到處作媒。我個人喜愛安雅所詮釋的艾瑪,那種熱心又擔心的雞婆個性,在許多公開的社交場合,有許多稚嫩的談吐,當快要破功的時候,安雅都能應對得宜。
在對手戲的方面:1996年的版本艾瑪與威斯頓太太聊心事的橋段較多,會讓人覺得艾瑪還是一位稚嫩的女孩,需要長輩的建議;而2020年的版本艾瑪與閨蜜哈麗葉(米亞高絲 飾)的互動較為緊密,哈麗葉較能襯托出艾瑪的高貴與氣質,ˋ艾瑪也能展現個人的獨立,比較符合現代新女性,女孩與女孩間的情誼真摯呈現嶄露無遺。

二、華麗場景與絢麗服飾
1996年的版本陳設較為簡易,僅能看出艾瑪的家比當時一般人的家再更為富有,各種場景除了家具華麗之外,空間坪數不大也沒有挑高,感受不出富豪家族的感覺,場景搭景感比較重。在服飾與髮型上也較為單薄,服飾多為緞帶禮服,髮型上也沒有較多的髮飾,與平凡家庭看不出太大的差異;2020年版本,陳設更為華麗,不管是書房、外景的農地或是其他空間,都放大了許多。而服飾與髮型都更為多樣,禮服就不知道換了多少件,從穿著與飾品可看出身分地位的差異。有一場畫作裱框的戲,艾瑪畫哈麗葉的沙龍照,讓艾爾頓牧師拿去裱框,浮誇的框讓人印象深刻,看的出艾爾頓牧師的愛有多狂!

三、暖男奈特利
1996年版由傑瑞米·諾森飾演,此版的男主角較為沉穩,符合一般人對於紳士的印象;2020年版由約翰尼·弗林飾演,此版的男主角較為灑脫,導演在情緒輕重緩急呈現上拿捏得宜,也較為著重在他內心的渴望與懊惱,電影循序漸進地呈現奈特利對於艾瑪的愛慕之意,會感覺2020年的奈特利比較愛艾瑪。

四、綠葉綻放也不搶紅花
除了男歡女愛的艾瑪與奈特莉之外,2020年的許多綠葉也都非常的吸睛,不管是艾瑪的父親、閨蜜哈麗葉、貝茲太太、貝茲太太的外甥女珍、法蘭克邱吉爾或是艾爾頓牧師等,都能在自己的角色中,展現自我的個性,甚至連在艾瑪家的傭人們,就算沒有台詞,舉手投足間都能引人注目,卻能不搶走主角的風采。1996年的版本除了貝茲太太一樣的浮誇之外,其他角色表現一般樸實而忠於原作,角色大多環繞著艾瑪。

五、社交舞戲與野餐戲
我覺得這兩場戲,是本劇最大的看點。1996年版,主要還是單純的講故事,所以少了一些人味,鏡頭變化單調,都是用中、遠景,角色多為半身的方式呈現,比較難看出演員的情緒反應,與角色的距離比較遠;2020年版,鏡頭的變化就靈活多了,社交舞戲中,奈特利看哈麗葉被欺負而暖心邀舞,剪輯格數放慢、鏡頭轉換,由哈麗葉愛慕的視角看穿奈特利的邀舞暖手,就算是男生看了也會怦然心動。
1996年版的野餐戲艾瑪的情緒,比較是因為牧師娘而遷怒到貝茲太太身上,而2020年版的野餐戲比較是艾瑪紙包不住火的完美包裝下,不小心說出內心話,雖然結果都是傷了貝茲太太的心,但是艾瑪的情緒大不相同。

總結:
我就是喜愛2020年的版本。人物與人物之間關係緊密,個性清晰分明,對話與對話之間充滿幽默,場景與服飾襯托出的人物輪廓,讓人記憶深刻;1996年的版本忠於原著樸實無華,如同我們所看到的普通歐洲宮廷戲一般,台詞多而繁瑣,讓人很容易出戲。不管是舊作或是新作,應該都會有支持者,但肯定的是對於「艾瑪」這個角色的喜愛,期待幾年後,新的「艾瑪」能夠再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呈現於世人的眼前。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畫特務》本漫畫根據真人實事改編

在職場中,我們不斷地為公司而五斗米折腰,鞠躬從45度練到到90度,從90度再到180度,訓練腰力,都可以做瑜珈了。我們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最後還不是為了完成老闆指派的任務,成功永遠都跟老闆有關,很少會是我們。忍無可忍時,只好使出大絕招,離職信!這時候老闆才會覺得你很重要,然後苦苦哀求你:可以多留幾天嗎?還是加薪好嗎?每年年後,每間公司都一直不斷地重複著這個戲碼。但能在職場中生存,過夢想中的生活,還真的要有兩把刷子不可。 根據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看膩了嗎?這次「大畫特務」反過來,來看根據真人實事畫成的漫畫。特務阿俊(權相佑 飾)是一位孤兒,從小喜歡畫畫,把不好的事情留心底;把美好的事情都畫下來,某日被魔鬼教官千德奎(鄭俊鎬 飾)發掘,帶進神秘組織「防牌鳶」,訓練成了人間凶器,但是空有一身好武藝的阿俊,其實只想要變成一名漫畫家。 為了逃離「防牌鳶」,只能在一次的任務中計謀假死,重新展開自己的第二人生,而好景不長,平凡的日子一溜煙就過了15年,青年變成了大叔,阿俊結了婚,生了小孩,不變的是,依然是一位不得志的網路漫畫家,就在他窮途末路時,得到女兒家英(李智元 飾)的小道消息,校園間流傳著,只要根據真人實事改編的故事,都比較威!於是阿俊再度拾起畫筆,畫起了自己的故事。 「大畫特務」是少數電影結合動作、動畫與喜劇於一身的電影,去年台灣也有試著拍攝一部動畫結合驚悚懸疑的類型片「最乖巧的殺人犯」,此片動畫的比例不是特別重,雖然故事精彩,可惜沒能賣出好票房。而「大畫特務」不管是在動畫、動作與喜劇上的設計都頗為用心,由「雞不可失」的團隊再度合作,是一部標準的韓式商業喜劇。 戲劇之所以用動畫呈現,某方面來說是為了滿足真實世界所無法表現的另一個層面,畫中可以呈現出,生活中所無法滿足的部分。「最乖巧的殺人犯」是,「大畫特務」也是。我們都被動畫所補足,心底所遺漏的一塊缺口,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只是這種天賦降臨於漫畫家身上,而我們很幸運的能夠觀賞到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新世界。 在動作場面與搞笑內容上,一定都能滿足大家的胃口,飛車、武打、大爆炸全都來,另外那種帶一點詼諧、帶點色色的肢體動作,很中我的胃口,讓我大笑到肚子痛;也有向某部過往賣座電影致敬的橋段,音樂一演奏下,全場笑翻。阿俊的那種認真愛家的形象,看起來非常讓人疼惜,但無法兼顧家庭大愛的窘境,實在是很適合拿來喜劇電影中做文章。 阿俊有著不凡的使

《親愛的莎瑪》寫給女兒的一封關於家的故事。

在就學時期,每年的228,我們只會記得是一個國定假日,但是鮮少有人真正了解228所帶來對於台灣民主、自由與族群的重要性,而幸運的是,我們還能保有這塊土地,在這塊土地學習、成長,而敘利亞近年也處於官兵民反的動盪時期,敘利亞的國民就沒有那麼樣地幸運了,政府軍的鎮壓之下,迫使民眾遷移至鄰近的國家。 「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離開家園比死亡備感痛苦,2012年至2016年瓦黛卡提波紀錄著關於敘利亞內戰時期,老百姓們生活的一切,也希望藉由影片,給未來的敘利亞子孫,能夠記得自己的根在哪裡?以及影片中曾經生活在阿勒坡的人們,這些親朋好友也許都已經不在了,但在鏡頭中,曾經抱過莎瑪、親過莎瑪、愛過莎瑪的人,在莎瑪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永遠活在鏡頭裡,彷彿過往夢想中的伊甸園,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漢札是一名醫生,因為時常參與敘利亞的集會遊行活動,常常在瓦黛的鏡頭裡擔任重要的要角,日子久了,兩個人彼此間也產生了感情的羈絆,結下了不解之緣,結了婚並生下了莎瑪,這不只是兩個人愛的結晶,也是醫院以及阿勒坡的女兒,孩子懵懂無知的笑容,總讓緊繃的社會氛圍能夠帶來一絲的希望;如同瓦黛喜歡漢札的笑容,總讓她覺得困境能夠好轉;漢札卻討厭瓦黛崩潰,總讓他對於社會感到絕望,兩人在阿勒坡相互扶持著這個家,愛的力量也逐漸地影響著整座城市。 紀錄片有一種魔幻感,雖然說是真實事件,但看著片中的生與死,卻讓人難以接受,心中會有一種糾結感,希望這一切就像劇情片裡的戰爭一樣,用了大量的特殊化妝,噴著大量的血漿,但這卻活生生地在敘利亞阿勒坡天天上演,在醫院裡永遠拖不完血、永遠有著哀嚎聲,許多活體慢慢地由紅潤轉為死白,我們的眼淚也不停的滑落,活著的人比死掉的人更加痛苦。 台灣在亞洲地區,是少數落實民主開放、言論自由與族群包容的國家,我們要更珍惜這塊土地的一切,敬現有的自由!也為在各地流浪的敘利亞人民祈禱,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國家,過著以往經濟繁榮與自由和平的日子。 本文為 yamMovie電影特區 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 yamMovie電影特區 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怨咒》日本不傳病毒傳怨念

新冠肺炎持續蔓延至全世界,而這次《怨咒》不傳播病毒, 而傳染怨念。2004年蘭德斯太太將這股怨念從日本傳到了美國, 怨念座落在瑞本大道44號,從此鬼魂傳言不斷, 美國人的不祥數字是13, 而這股怨念也將日本人甚至亞洲人對於不吉利的數字4、14、 44,也帶入了美國。 這股怨念開啟了一連串的靈異死亡事件, 自2004年起住進了兩對家庭,除了蘭德斯一家三口外, 另一對是費德森老夫妻,詛咒能力之強大, 不僅是住的人會感受到靈異事件,連踏入房子的訪客,也會出事。 巧合的是,這些訪客們的家,剛好門牌皆為14號。 一位是2004年偵辦命案的刑警、一對年輕房仲夫妻, 老婆並懷有身孕、另一位是單親媽媽莫頓警官。 這棟房子如同詛咒一般,不僅詛咒人還詛咒房子,如同傳染病一般, 只要踏進這棟房子,房子好像有生命一樣,感到被冒犯, 闖入者都必須死。 近幾年在台灣也有許多房仲打著凶宅的名號,低價販售, 然而像費德森老夫妻卻是有著不同的想法,費德森太太生病了, 將於不久遺愛人間,而費德森先生聽說這棟房子的靈魂, 將永久被困在這棟房子內,先生為了與太太永遠在一起而入住, 讓恐怖的氛圍多了一絲的感動。 恐怖片可怕的地方不是嚇人的瞬間, 而是音效與鏡位都已經愈先告知,一定會有髒東西出現, 而那個等待的時間,非常難熬讓人如坐針氈。 而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的樂趣,除了影片本身之外, 還會看到觀眾一直不停的抖動。而這場特映會,是有三、 四個人不約而同地掉東西、掉手機發出聲響, 不知道是過於恐懼手滑還是只是真的不小心, 戲裡戲外都讓人格外地緊繃。 《怨咒》中依然保留著日版咒怨中的經典呃呃聲, 但這次沒有俊雄也沒有伽椰子,只有蘭德斯一家人, 就足以嚇得大家哇哇叫了,闖入房子的莫頓警官, 因為也被房子詛咒不堪其擾,在片尾展開最後一場大鬥法, 希望能夠了結這一切,這場鬥法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搭配著蘭德斯太太的口白非常地多餘,但也算是讓怨念與房子, 得到了平靜與救贖............嗎? 然而日本的俊雄與伽椰子怨念之強大,這次結束了美國之行, 不知道下次會傳到哪一個國家呢?    本文為 yamMovie電影特區 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 yamMovie電影特區 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